中国地质教育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下载中心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 |  团队建设 |  English Version
 · 作者投稿系统
 · 作者查稿系统
在线编辑系统
 · 专家审稿系统
 · 编委审稿系统
 · 远程编辑系统
 · 主编审稿系统
读者会员登录
在 线 期 刊
 · 最新录用
 · 当期目次
 · 下期目次
 · 过刊浏览
 · 热点文章
 · 作者索引
 · 高级检索
 · 全年目录
 · 按栏目浏览
 · 摘要点击排行
 · 全文下载排行
 · Email Alert
 ·
地质教育研究分会文件
地教研字[2010]003
 

 

关于举办首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的通知
 
有关高校:
为了激励大学生学习和运用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高校地学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断提高地学人才的培养质量,经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学术年会讨论研究,决定于2010年10月举办首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以下简称“竞赛”)。竞赛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主办,成都理工大学承办。为了保证竞赛顺利进行,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竞赛组织
根据《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章程(试行)》第三、四、五条之规定,成立首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组织委员会(见附件1),全面负责竞赛的组织领导和管理工作。组织委员会聘请专家组成竞赛专家组和仲裁组,主要负责竞赛命题、成绩评定和争议仲裁等工作;下设竞赛工作组,具体负责竞赛的组织实施。
二、竞赛内容
根据《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章程(试行)》第七条的规定,竞赛的主要内容为基础地质(包括普通地质、地层古生物、矿物岩石(含部分矿石)、构造地质等分支学科)的“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兼顾考察参赛队员的地质思维、地质综合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具体内容参见附件2、附件3。
三、竞赛规则
1.竞赛时间:2010年10月23—24日,22日报到。如有变更,以最新通知为准。
2.参赛对象:凡设有地质学科大类专业的本、专科院校2011年7月以前在籍的本、专科生均可按学校组队参赛。每支参赛队由3名队员组成,可设教练1人。每个学校参赛队数控制在1-3队,可设领队1人。承办学校可适度增加参赛队。
3.报名程序:各参赛学校于2010年7月30日前报送参赛队数量,于9月30日前将竞赛报名表(附件1)报送竞赛组委会,并可于10月10日前再次确认参赛队员名单。参赛队员名单一经确认,原则上不得更换。
4.参赛项目:每支参赛队可根据自身情况,在岩矿鉴定、地质技能综合应用和地质技能现场操作三个项目中选报本队的参赛项目,也可同时报三个项目。
四、竞赛程序
竞赛包括地质技能综合应用、岩矿鉴定、地质技能现场操作、综合技能现场展示四个单元。在前三个单元即地质技能综合应用、岩矿鉴定和地质技能现场操作三项竞赛中总得分名列1-9名的参赛队,获得参加综合技能现场展示竞赛的资格。全部竞赛工作在三天内完成,具体程序安排为:
1.10月22日:各参赛队报到;竞赛组委会会议。
2.10月23日:开幕式;地质技能综合应用竞赛。
3. 10月24上午:岩矿鉴定竞赛。
4.10月24日下午:地质技能现场操作竞赛。
5. 10月24晚上:综合技能现场展示竞赛;颁奖仪式暨闭幕式。
五、竞赛奖励
1.竞赛拟分别评出地质技能综合应用、岩矿鉴定、地质技能现场操作3个单项奖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7名;根据综合技能现场展示竞赛成绩评出综合奖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并设优胜奖若干。竞赛组委会将根据实际参赛情况,最终确定设奖层次、类型及数量。
2.竞赛组委会根据各参赛队的组织情况、文明参赛情况及参赛成绩等评出优秀组织奖和优秀教练奖若干名。
3.竞赛组委会向获得本届竞赛各项奖励的集体和个人颁发获奖证书。
六、参赛费用
每支参赛队缴纳1000元报名费。各队队员、教练员、领队的食宿费用自理。
七、联系方式
联 系 人:孔繁津(成都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
联系电话:13688097525,028-84078905(o)
电子邮箱:kfanjin@cdut.edu.cn
通信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二仙桥东三路一号成都理工大学教务处(610059)
八、其他
各参赛学校可根据本通知及相关附件的要求,做好本校的组织工作,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选拔优秀代表队参加全国竞赛。
 
附件1:首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组织机构
附件2:首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实施细则
附件3:首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命题原则
附件4:首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报名表
 
 
 
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
                            2010年6月28

 

 

 
 
 
 
 
 
 
 

 

附件1
首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组织机构
 
一、组织委员会
主任委员: 赵鹏大 王宝才
副主任委员:吴淦国 朱立新 刘家铎 邢相勤 赵  奇
    员: 郝梓国 潘 懋王训练 韩晓峰 倪师军 刘建朝
张举钢 余际从 高怀世 胡文朱筱敏 李金轩
隋旺华 戴塔根 周永璋 赖绍聪 杨 伦
秘 书 长: 余际从 倪师军
副秘书长: 承  金 孔繁津
二、竞赛专家组
组长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副组长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成员单位:成都理工大学(7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吉林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
东华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三、竞赛仲裁组
组长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成员单位:南京大学、中山大学
四、竞赛工作组
组 长:孔繁津
副组长:承 金
成 员:成都理工大学相关人员

附件2
首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实施细则
 
为了保证首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以下简称“竞赛”)公正、有序进行,依据《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章程(试行)》,结合竞赛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一、竞赛内容与范围
1.基本野外地质工具仪器的使用
(1)地质罗盘的使用:包括地质罗盘的校正,准确使用罗盘确定方位及地形图定点,测量各类地质体特征产状等相关技能;
(2)地形地质图的使用:掌握地形地质图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使用地形地质图。
2.矿物岩石(矿石)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1)掌握常见三大岩类型的岩石特征、分类命名及成因初步分析;
(2)能借助常用工具、试剂对常见矿物、岩石和矿石手标本进行肉眼鉴定和描述;
(3)能熟练使用显微镜对常见岩石薄片和矿石光片进行正确鉴定,并写出规范的鉴定报告。
3.构造地质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1)能正确识别基本地质构造类型(褶皱和断裂类型、地层接触关系、地层与岩体接触关系等);
(2)掌握基本地质构造类型特征的描述及构造要素的测量;
(3)能根据基本构造要素进行初步力学分析;
(4)应用地形地质图进行一定范围的基本地质构造综合分析。
4.地层古生物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1)能够初步应用古生物学、地层学和地史学基本知识,并结合矿物岩石和构造地质基本知识进行地质历史演化的基本分析;
(2)掌握主要地质历史时期标准定年化石,能够鉴别重要标准化石,鉴定内容包括大类定名、生存时代和生存环境等;
(3)能够运用地层学、古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对沉积环境进行初步分析;
(4)掌握实测地层剖面的测制方法。
二、命题原则与程序
1.竞赛专家组根据《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章程(试行)》和本细则规定的竞赛内容和命题原则,在适当范围内进行竞赛题目征集,按照兼顾知识性、技能性、参与性、观赏性与可操作性的原则进行命题,并拟定竞赛试题、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提交竞赛组委会审定。
2.竞赛组委会对竞赛专家组提交的竞赛试题、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进行讨论、修改,并最终确定竞赛试题、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
3.竞赛组委会指定有关部门和人员负责对最终确定的竞赛试题、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做好严格的保密工作。
三、竞赛程序与组织
竞赛分为地质技能综合应用、岩矿鉴定、地质技能现场操作、综合技能现场展示赛等四个单元,全部竞赛时间为三天。
1.地质技能综合应用
主要考察各参赛队熟练应用基础地质知识和地质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由各参赛队全体队员根据所掌握的基本地质专业知识和地质技能,独立进行问题分析,设计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最终提交解决相关地质问题的结果并按规范完成相应图件的制作(图件采用MAPGIS6.7或CorelDRAW 13等绘制)。由竞赛组委会统一提供相关的地质资料、图件、设备及软件。竞赛试题在竞赛第一天8:30统一发放各参赛队,各参赛队可根据竞赛组委会提供的资料并借助网络文献数据库查询相关资料。由参赛队员合作独立完成竞赛,不得通过网络和通讯工具或其他方式寻求其他人员的帮助。各队必须按规定时间提交地质技能综合应用竞赛结果。按各参赛队综合积分计算该队地质技能综合应用竞赛的得分。
2. 岩矿鉴定
主要考核参赛队员的矿物、岩石、矿石手标本及薄片(光片)的鉴定能力以及相关仪器设备(试剂)的使用能力。开展室内矿物、岩石、矿石手标本及薄片(光片)的鉴定。由各参赛队3名队员在室内独立完成岩矿鉴定竞赛。岩矿鉴定竞赛在第二天上午进行,竞赛时间240分钟。竞赛组委会统一提供鉴定相关仪器、工具、试剂及资料。按各参赛队综合积分计算该队岩矿鉴定竞赛的得分。
3. 地质技能现场操作
主要考察参赛队员掌握和实际应用地质基本技能情况。竞赛在第二天下午进行室外地质技能操作,根据场地分组进行,每组竞赛时间为60分钟。
4. 综合技能现场展示
主要考察参赛队员全面掌握地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情况和灵活、迅速解决处理地质问题的能力,并增加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的可观赏性,扩大竞赛的影响力。根据各参赛队的地质技能综合应用、岩矿鉴定和地质技能展示三项竞赛的综合成绩,得分前9名的参赛队参加综合技能现场展示赛,9个队通过抽签确定参加综合技能现场展示赛的队号。综合技能现场展示赛在第三天晚上进行,竞赛时间为120分钟。
四、竞赛申诉与仲裁
1.竞赛仲裁组专门受理对竞赛过程和竞赛结果等发生争议事项的申诉。
2.参赛队对竞赛过程及竞赛结果如有异议,可通过领队以书面方式向竞赛仲裁组提出申诉,但不得影响竞赛正常进行。
3.竞赛仲裁组依据《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章程(试行)》、本细则及竞赛仲裁办法等对参赛队提出的申诉进行认真处理,申诉事项一经仲裁,即为最终裁定。

附件3
首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命题原则
 
为了保证首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以下简称“竞赛”)顺利进行,便于各参赛队更准确地把握竞赛内容和形式,便于各高校组织参赛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就地质技能综合应用、岩矿鉴定、地质技能现场操作三个单元的地质技能竞赛,拟定本命题原则。
一、地质技能综合应用
竞赛组委会统一提供相关的地形地质图及相关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设备及软件(MAPGIS6.7、CorelDRAW 13、Autocad2004、Surfer8、卡奔3.0、Photoshop CS3)。参赛队根据竞赛组委会提供的资料并借助网络文献数据资料独立完成竞赛。
1.竞赛题型
提供1幅1:5万实际地形地质图,删去其中部分图面(约100 Km2)的地质内容(保留地理信息),标出删除图区的地质路线及地质点;并同时提供:
(1)该图区每个地质点的地质记录(包括点位、点性、地层、岩石及岩石组合、构造、古生物化石、产状、地貌特征、矿产等信息);
(2)该图区地层厚度数据。
2. 答题要求
在12小时内完成下列要求,并提交相应的电子文档成果。
(1)完成该图区地质图成图,包括:所有地质体连线、着色,地层、产状标注等;
(2)在完成的地质图区部署一条图切剖面,按1:25000比例尺,绘制地质剖面图;
(3)根据完成图区出露的地层和提供的地层表数据,按规定比例尺,绘制综合地层柱状图;
(4)根据所完成图区的地质图、地质路线、地质点记录、地质剖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等资料,编写该区的简要地质报告。
二、岩矿鉴定
主要考核参赛队员的矿物、岩石和矿石手标本及薄片(光片)的鉴定和分析能力,以及相关仪器设备和试剂的应用能力。
1.竞赛题型
(1)沉积岩(手标本+岩石薄片)一块鉴定;
(2)岩浆岩(手标本+岩石薄片)一块鉴定;
(3)变质岩(手标本+岩石薄片)一块鉴定;
(4)矿石(手标本+矿石光片)一块鉴定。
2. 答题要求
在240分钟内,按照竞赛组委会提供的岩石、矿石鉴定报告单,完成4块岩石(矿石)手标本和薄片(光片)的鉴定报告。
三、地质技能现场操作
竞赛将根据场地情况分组进行,要求参赛队员按规范完成钻井岩芯编录工作。竞赛时间为60分钟。
四、综合技能现场展示
为扩大竞赛的影响,提高竞赛的观赏性和参与性,将选择地质技能综合应用、岩矿鉴定和地质技能现场操作3项竞赛综合成绩,得分前9名的参赛队参加综合技能现场展示竞赛,时间为120分钟。9个队通过抽签确定参加综合技能现场展示赛的队号。主要题型有:
1. 共同必答题
采取现场主持人口述或投影等形式出题。命题内容包括:普通地质、岩石矿物、地层古生物、构造等课程涉及的最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出题形式包括文字、图像、影像等,主要以判断是非、选择、简要回答等。竞赛时根据试题不同,可采取一次出一道题或同时出多道题。现场出题后,由各队将答案写在各自的答题板上,在规定时间各队同时亮出答题板,由现场裁判根据答案的准确程度评定分数。
2. 选择必答题
按现场抽签的队号顺序进行抽题。各队按照所抽赛题在限定时间内进行答题(写答题板或口述),由现场裁判根据答案的准确程度评定分数。
3. 抢答题
采取现场主持人口述或投影等形式出题。现场主持人宣布开始抢答后,各参赛队通过抢答器抢答,抢答后即可开始答题。回答正确加相应分数,回答错误(或未答题)扣除相应分数,违规抢答取消本题抢答资格。
4. 观众互动题
根据决赛的进程情况,由主持人安排普通地质学课程涉及的基本地质技能和基本知识问题(也可选择少量参赛队未答出或答错的题),请现场观众解答,答对者发给小礼品。

附件4
首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报名表
学校(签章):                                                   教务处(签章):
参赛队
序号
参赛项目
(在参赛项划√)
参赛队员情况
教 练
领 队
(联系方式)
姓 名
性别
学 号
专 业
 
□地质技能综合应用
 
 
 
 
 
 
□岩矿鉴定
 
 
 
 
□地质技能现场操作
 
 
 
 
 
□地质技能综合应用
 
 
 
 
 
□岩矿鉴定
 
 
 
 
□地质技能现场操作
 
 
 
 
 
□地质技能综合应用
 
 
 
 
 
□岩矿鉴定
 
 
 
 
□地质技能现场操作
 
 
 
 
 
 

版权所有 © 2008 中国地质教育编辑部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010-82323162 E-mail: bjb3162@cugb.edu.cn QQ: 183853779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备案号:京ICP备08011785号-4   文保网安备案:110108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