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教育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下载中心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 |  团队建设 |  English Version
 · 作者投稿系统
 · 作者查稿系统
在线编辑系统
 · 专家审稿系统
 · 编委审稿系统
 · 远程编辑系统
 · 主编审稿系统
读者会员登录
在 线 期 刊
 · 最新录用
 · 当期目次
 · 下期目次
 · 过刊浏览
 · 热点文章
 · 作者索引
 · 高级检索
 · 全年目录
 · 按栏目浏览
 · 摘要点击排行
 · 全文下载排行
 · Email Alert
 ·

中国地质学学科发展的总结性论著

──评《中国地质学学科史》

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编,中国地质学会编著, 2010年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地质学学科史》一书,以独特的视角总览我国地质学的发展过程,从史前时期人类最初对自然界的认识,及由此演进出现的我国独具特色的古代地学思想的发展,至近代地质学在中国的孕育、初创、发展的过程,从学科发展史的角度进行了系统的记述和理性的探讨。

中国科协于2008年启动了学科史研究试点,《中国地质学学科史》是首批启动的4个研究课题之一。中国地质学学科史的研究成果到目前为止,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中国地质学学科发展历史的著作尚为鲜有。可以说,《中国地质学学科史》一书是总结中国地质学学科发展的开篇之作。该书得到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李廷栋、肖序常、沈其韩、赵鹏大、莫宣学、翟裕生、戴金星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毓川、康玉柱等地质界著名学者的指导,以及曲兴元、汪前进、杨光荣、孟宪来、籍传茂等专家的精心审阅和修改,王鸿祯院士在审阅书稿后特为本书题词。

中国地质科学的产生及发展是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紧密联系的。19世纪下半叶,伴随着“西学东渐”,地质科学传入我国,中国近代地质学开始孕育。虽然几千年的中国古代社会积累和留存了先民、先哲对自然界物质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思辨认识,但以科学的认识、方法观察分析自然界,在中国尚未出现。

 自1861年至19世纪末叶,洋务运动的出现,为中国早期的工业化进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中国近代矿业随之出现。与此同时,清政府派遣留学生出国,有识之士编译西方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再加之早期外国学者在中国进行地质考察,这些,为中国近代地质科学的引进创造了条件。

 从20世纪初叶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30余年,中国地质学在筚路蓝缕中走过,在不足300人的地质工作者的努力下,从无到有,开拓发展,在地质调查、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诸如“北京猿人”的发现,李四光“地质力学”理论和黄汲清“多旋回”理论的提出,李四光《中国地质学》在国外的出版等。由此创造了中国地质学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标志着中国地质学的学科体系初步形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地质工作因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而受到高度重视。1952年成立地质部并相应成立了各类研究机构,形成了地质勘查,科学研究,地质教育三位一体的战略格局。从1949年至1978年近30年的时间,这种三位一体的建设方针,推动了中国地质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地质学学科体系。

自1978年以来的30多年中,借改革开放的春风,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中国地质科学进入了大发展时期,地质学学科领域在不断拓展与深化。各分支学科研究的深入和各分支学科之间的交叉碰撞,以及与地质相关学科间的交叉碰撞,原有的分支学科不断深化,新的分支学科不端涌现,正在形成更为宏观的地球系统科学。为探索地球的奥秘,解决当代世界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营造人类的美好前景。

《中国地质学学科史》一书对中国近代地质科学诞生以来的历史进行了分期,并认真分析总结了不同阶段中国地质科学发展的社会因素,学科发展变化的时代特征,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地质科学发展的过程,并对这一过程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评价。该书在系统描述中国地质科学学科发展的同时,还对中国古代地学思想形成的地域特征及文化背景(见该书第一章),中国近代地质科学出现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见该书第二章)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得出了有说服力的结论。

 此前,有关我国地质科学史的专著多系地质科学研究者的个人专著,且多是对中国地质科学发展过程中某一时期有关地质事业史、地质科学研究、地质科学史研究的归纳、总结,或多或少地存在资料不足和受特定历史阶段限制的问题。《中国地质学学科史》一书的出版,弥补了这两方面的不足。

《中国地质学学科史》梳理了中国地质科学在国际地质学界产生的诸多有影响力的成果,标志着中国地质学研究对国际地质学领域的新贡献,标志着中国地质科学已从引进吸收,开始步入学术创新的道路,并不断汇入国际地质学的知识殿堂。主要包括:(1)在地层学方面,按15个断代的《中国地层典》于1999年全部出版;(2)古生物领域生命演化研究在国际学术界大放异彩;(3)青藏高原及大陆动力学研究成为国际地学界的热点;(4)蓝色国土调查和研究大规模展开,近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我国重要的油气资源基地之一;(5)在全球变化研究方面,我国特有的黄土—古土壤系列成为研究全球变化的三大支柱之一;(6)农业地质、城市地质、灾害地质、环境地质、数学地质、地震地质、地热地质等新兴学科加快发展;(7)我国开展的大陆科学钻探、大洋钻探和南北极地的地质学研究,以及“嫦娥工程”—探索月球地质等大科学工程的实施,表明中国地质科学已迎来蓬勃发展的阶段。这些成就还没有反映当代中国地质科学的全貌,但是在地球生命起源、全球变化、岩石圈与大陆动力学等前沿科学领域有了中国印记的高水平的学术成果是毋庸置疑的。我国地质学者在国际地科联合各专业学会、协会中担任领导和重要职务的越来越多。

总之,该书以其丰富翔实的文献资料,用不多的文字概述了中国地质学学科发展的历史,是21世纪初叶中国地质学科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值得一读。  

 

(万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


版权所有 © 2008 中国地质教育编辑部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010-82323162 E-mail: bjb3162@cugb.edu.cn QQ: 183853779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备案号:京ICP备08011785号-4   文保网安备案:110108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