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深刻认识解放思想的极端重要性,科学把握高等教育的阶段性特征,以及认真落实十七大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等三个方面,就新时期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进行了思考和探析。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本科教学是关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本科教学工作。充分理解“第一要义是发展”的深刻内涵,牢固树立“核心是以人为本”的科学意识,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坚持遵循“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全面推进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高等院校的职能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进行理论创新,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在高等院校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特色办学发展之路,培养特色人才,多渠道促进毕业生就业,从而实现高等院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本文介绍了笔者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积淀的几点体会:一是关爱学生。这是教师的天职,要满腔热情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二是在教学中要授人以渔。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心,将传授科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和培育良好学风“三结合”,使学生能掌握独立获取知识的本领。三是鼓励学生敢于创新、敢于超过老师。对学术观点不同于自己的博士生,给予热情鼓励和支持。四是因材施教。包括对学生集体和对学生个人两方面;对能独立思考,性格坦率的学生,要特别加以爱护,给以正确引导。五是努力精通专业,教学与科研互相促进。六是钻研教育理论,以科学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并及时总结教育工作经验。
责任意识是人的内在精神价值和外部行为规范的有机结合,当前社会剧烈转型,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呈现复杂多样、参差不齐的多元态势。部分大学生存在责任意识缺乏、理想信念模糊等问题,文章在深入分析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就加强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提出了意见。
自 2000 年以来,我国高校毕业人数逐年增长。伴随高校毕业生的持续增长,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逐渐显现。在这种境况下,尽快建立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目前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结合实际,提出相关建议。
本文根据目前石油勘探开发的发展趋势,分析了目前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适应性、提出了石油工程专业进行勘探开发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石油工程专业进行了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产-学-研基地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生产实践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实践基地。能源学院通过近10多年的建设,建成了胜利油田等5个产-学-研基地,为学院的实践教学及全方位合作奠定了基础。产-学-研基地具有多层次立体构架的特点。依托产-学-研基地,形成了实践教学体系的系列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具体实施,取得了实践教学、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多方面成果,实现了校企互利、双赢。对于这种合作模式的巩固及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相应的看法。
本文在对中国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地质专业教育的历史与现状,提出:教学基地硬件和“双师型”队伍的建设是高等学校培养高水平应用型地质人才的关键。重点介绍了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的办学模式和改革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