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材料专业教学优化的实践中,本项目确立了教师在专业教学中以知识技能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并重的教学指导思想。创新专业教学模式,把拓展知识面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结合启发式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优化了专业实验教学,探讨建立并完善三级实验教学体系。改革考试方式和试卷结构,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强化专业课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的结合,鼓励大学生社会实践,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经过3年多的专业教学优化实践,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取得丰硕的科技创新成果。
本文提出了“同课分类异构”的教学模式,并以“乡土地理”课程为例进行具体阐述。说明基于同一门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成才目标、学习动机及兴趣的差异进行分类教学与指导,分别针对“教学技能学习类”和“研究技能实践类”,异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方式、评价体系。这一模式有助于实现因材施教、以学生为本,提升教学效果和效率。
本文从基础地质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环节出发对如何培养大学新生学地质的兴趣进行了一定的探讨。笔者认为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切实地掌握地质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所在和重中之重。培养学生的地质思维能力也是基础地质实习的重要任务。
“地球科学概论”是地学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内容极其丰富广泛,通过传统的课本教学,学生很难理解所学到的知识。笔者通过多种方式收集了1500幅图片,利用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设计了图片编码结构和数据表结构,建立了SQL Server图片数据库,在VS2003NET平台上运用ASPNET网页开发技术,使用ADONET进行数据库的动态访问,设计并建立了辅助教学图片库系统。该系统采用B/S结构,实现了图片资料按章节浏览和模糊查询浏览的生动展示。
遵从认知过程的教学方式才能保证高效的完成教学过程。本文通过分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内在联系,揭示了启发式教学方法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致性,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提出了启发式教学模式所应遵从的设计原则。
以“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为例,根据该课程的特点、任务及多年来的课堂教学实践,提出了“问题引导式”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成功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同学们主动思考问题的愿望和能力,促进了学生们地质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概述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基本情况,并结合笔者多年组织和培训大赛的实际工作经验,论述了大赛对深化教学改革的启示以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具体方法。实践证明,电子设计竞赛有效促进了电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文章从数据结构的教学现状入手,讨论了数据结构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给出了课堂教学改革和实验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案。论述了深化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的培养及改革成绩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具体可行的办法。
本文针对计算机网络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在分析计算机网络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挖掘各层次间的联系,扩展知识面,完善实验环节等措施。教学实践表明,这些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数学模型对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实践的基础上, 论述了数学建模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加强学生应用数学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科学选取教学内容,运用互动式教学方式, 加强实践力度,重视数学建模竞赛等方面阐述了笔者在数学建模教学中的体会和认识。
本研究旨在将任务型教学的理念与教学方法实施于大学英语教学中。在网络环境下教师通过给学生布置目的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任务,提供师生、生生间的实际语言应用平台,增加学生接触语言的频度和深度。本研究从任务设计、课堂教学实践、问卷调查以及科学的统计方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等方面对任务型教学与学生口语能力、阅读能力提高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